都2025年了,还有人觉得留学是移民美国的捷径?
2025-07-28 阅读(22)
美国当地时间7月18日,美国移民局(USCIS)发布了一条看似“技术性”的公告:2026财年的H-1B签证配额已全部用尽。常规配额6.5万个、高学历豁免配额2万个,全部爆满,已停止受理。
怎么说呢?很遗憾,又一批想通过“留学—工作—移民”这条路拿美国绿卡的年轻人,要被拒之门外了。
可能很多家长还没意识到这条新闻背后的分量有多重:这已经不是第一次H-1B名额提前爆满,也不是第一次留学生毕业之后“人还在,美国身份就断了”,但它提醒我们一个现实——这条留学移民的路,越来越窄,越来越卷,而且越来越不靠得住了。
说实话,我们这些年也接触过不少通过“读书—找工—抽签—拿绿卡”这种路径移民美国的家庭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它确实是美国移民的一条理想通道,尤其是对那些条件好、家庭有实力的学生,但现在时代真的变了。
移民局公布的数据非常扎眼:H-1B的中签率这些年一直在下滑,到了2024财年的时候,中签率已经低至1.76%。
什么意思?就是100个人里,98个人抽不中。你花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去读书,毕业之后发现,连留下工作的机会都拿不到,更别说申请绿卡了。
而且即便你“运气好”抽中了,你还得找到愿意担保你办绿卡的雇主,做PERM、走I-140、排期、面试……整个流程又慢又繁琐,光靠自己操作几乎寸步难行,中间任何一个环节掉链子,就可能面临身份断档,被迫回国的窘境。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孩子名校毕业,本科、硕士一路读下来,成绩也不差,但就是找不到靠谱的雇主、抽签不中,最后只能灰溜溜回国。
更有甚者,在身份到期前不惜铤而走险“赶着找挂靠”,踩雷、被骗的也不是少数。那问题来了,难道我们就没有别的选择了吗?其实有,只是我们以前没太往这方面想。
如果你是计划未来送孩子去美国读书的家庭,我反倒建议你认真思考一下:能不能先把身份办下来,再送孩子去留学?
什么意思?就是你先走一条“先卡位身份、再布局留学”的路径。比如说,美国EB3非技术移民项目,就是一个对普通家庭非常友好、非常有性价比的合法移民通道。
这个项目的核心逻辑很简单: 主申请人年龄在18岁到45岁之间;身体健康、无犯罪记录、没有重大传染病;不要求学历、不要求语言、不要求资金证明;到美国后,只需要在特定的岗位上真实工作一年,比如赛百味快餐店、鸡肉加工厂等;就可以全家一起拿到美国绿卡。
当然,这个项目有一个现实门槛——排期大概在8年左右。
也就是说,从你现在递交材料开始,差不多8年后可以正式登陆美国、开始履约那一年工作。
很多人听到这个8年就放弃了,但对一个规划型家庭来说,这恰恰是个机会。
为什么这么说?假设你家孩子今年10岁,8年后他刚好18岁,正是要申请大学的时候。
你现在开始递件,等到排期到了,全家一起去美国,孩子就可以以绿卡身份上大学,不仅学费更便宜(按州内标准收取),还能享受奖学金和政府资助,大学申请也比国际生更有竞争力。
而你作为家长,也可以在美国合法工作、自由生活,陪读、就业两不误。不用抽签、不怕身份断档、不依赖雇主、不看运气,一步到位,全家落地。 这条路当然不适合所有人,它有时间成本,有真实工作的要求。
但对很多普通家庭来说,它恰好填补了一个空白,预算不够EB5、背景不够EB1,但又不想拼命押注孩子留学移民。
我们甚至可以换个角度思考一下,与其拿几百万去海外读私校、读预科,最后还要博一张H1B,不如用一小部分投入,先把身份问题解决掉,把未来的道路打通,让整个家庭都稳下来。
身份不是终点,但身份是很多选择的“前提条件”。
过去我们总觉得移民是“特别厉害的人”才做的事,是有钱人、博士、科学家的专利。
但像EB3这样的项目,其实就是美国给愿意干活、愿意稳定下来的人开放的一条路。
它不是光鲜的,但它是踏实的。
写到这儿,我想说的其实只有一句话:留学不是问题,身份才是变量。
如果你已经计划好要送孩子出国,那就不要把人生最大的赌注压在“抽签”和“等待”上。
多做一步身份规划,是对孩子负责,也是对你整个人生节奏的优化。
更多美国移民项目信息,欢迎拨打麦克斯出国7*24小时客户服务热线:400-698-3225,或者添加小助手微信: eb3581(复制微信搜索添加即可)进行咨询,我们有专业的移民顾问和律师团队,专业度高,实践经验丰富,可以根据您的具体情况为您量身定做专业的移民计划,快来咨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