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设定国际生比例上限15%,留学政策全面收紧
2025-10-22 阅读(45)
大家好,我们是麦克斯出国,用大白话说清移民这件事。
10月7日,美国联邦政府向包括麻省理工、宾夕法尼亚大学、斯坦福在内的9所顶尖大学发出一份备忘录,要求它们执行一项新的政策:《高等教育学术卓越契约》。
我自己读了一下其中的内容,发现它背后藏着一个趋势,美国高等教育体系正在悄然收紧的大门。
政策的主要内容有三条:
第一,国际学生比例被严格限制——本科阶段的国际生占比不得超过15%,单一国家来源不超过5%。
第二,录取标准只能依据学术成绩,比如SAT或ACT,不得参考国籍、种族或社会背景。
第三,要求高校保护保守思想、公开招生数据,接受政府监督。
怎么说呢,表面上是为了公平,但实际上这份所谓的契约延续了近几年“美国优先”的政治思路,收紧国际生的流入,优先保障本土学生的入学名额。
从短期来看,这个政策的直接冲击对象就是中国和印度。 数据显示,目前美国本科阶段中国学生占比约25%,印度约10.5%,新规一旦全面推行,名额将被压缩到原来的五分之一。
对于这两个国家的学生来说,美国留学的竞争将瞬间变成“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而对于高校来说,这项政策同样是沉重打击,因为国际生的学费长期是大学预算的重要来源,尤其是私立学校。
减少国际招生意味着收入下降,奖学金减少,教师岗位也可能受到影响。
教育界很多人批评,这项政策表面是促进公平,实际上是政治干预教育。
当然个人认为目前只是一个试探,目前只有9所学校收到通知,是否扩大到全美还不确定。
也可能出现法律层面的反制,比如有学者和教育团体可能会提起诉讼,认为该政策带有歧视性,违反宪法的平等条款等等。
但不论最终结果如何,信号已经非常明确了,美国对国际学生的欢迎态度,正在结构性地转变。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很多家庭的思路是“先留学,再移民”,先让孩子去美国读书、融入环境,将来再考虑能不能留下来。
但在今天,美国正在用制度告诉我们,这个顺序正在变得越来越危险。
从签证到录取,美国的教育通道正在发生变化。签证官的审查比过去严格,F1学生签证的拒签率上升,入境时被二次审查的案例越来越多。
留学生实习签证OPT政策面临收紧讨论,H-1B工作签证的中签率也一降再降,今年特朗普甚至放出了H1B签10万美元一年的暴论。
相反,那些先拿到身份再去留学的人几乎不受影响,绿卡持有者或美国公民申请大学时,录取率比国际生高出数倍。
以常春藤为例,国际生录取比例常常只有本地学生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而在学费方面,国际生每年要比本地学生多花3到5万美元。四年下来,仅学费差距就可能超过20万美元。
不仅如此,有身份的学生在校内能申请助学金和奖学金,能进入更多科研项目,也能在毕业后自由选择实习或就业,不需要参加抽签或担心身份中断。
对于同样优秀的孩子,一方是自由学习、自由就业,一方是层层限制、步步审查,差距肉眼可见。
这就是为什么我经常说,留学和移民是两条路径,但方向相反。
过去的逻辑是“孩子先出去,再看能不能留下”,今天更合理的顺序是“先拿身份,再去留学”。
身份先于教育,不仅是财务层面的节省,更是安全感的保障。如果用生活的视角去看,先移民再留学的优势很直观: 录取机会更高。
有身份的学生属于本地申请者,竞争的是本地名额,录取率更高。费用更低。 公立大学本州学费通常只相当于国际生的一半甚至更少。
资源更丰富。 有身份可以申请奖学金、科研、助教岗位,能参与更多校内外项目。
后续更稳定。 读书期间可以实习、毕业后自由工作,不受签证期限和抽签机制的限制。
对普通家庭来说,身份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底层逻辑。教育是规划的一部分,移民是安全网。
如果孩子已经在海外留学,你要为他考虑身份,如果孩子还没出国,那就更该从身份开始布局。
好,以上就本期文章的全部内容了。
更多美国移民项目信息,欢迎拨打麦克斯出国7*24小时客户服务热线:400-698-3225,或者添加小助手微信:maxchuguo 进行咨询,我们有专业的移民顾问和律师团队,专业度高,实践经验丰富,可以根据您的具体情况为您量身定做专业的移民计划,快来咨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