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读移民

咨询电话:400-698-3225

EB1A审理究竟看什么?深入拆解移民官的审核流程与重点

2025-11-17 阅读(10)

最近后台里有好几个朋友问我同一个事,这个传言我十年前刚入行的时候也听过,大概就是EB1A 那么厚一摞材料,移民官其实就看几分钟,扫两眼就决定你的命运? 

这话在论坛、群聊、帖子里流传得很广,尤其是做科研的人,一看到这种说法都很焦虑。 

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说法的时候,也愣了一下。我当时心里还纳闷,如果真只看几分钟,那大家辛苦写的 cover letter、整理的引用、准备的推荐信,还有这几年熬出来的成果,是不是全靠运气?这种感觉,换谁都会不舒服。 

后来接触的案子多了,我慢慢能体会到这种传言为什么会出现。一方面,EB1A 的材料确实厚,随便一个案子二三百页起步,遇到资深科研人,五六百页都很正常。 

另一方面,大家都知道移民局的案量很大,时间确实紧,所以很多人自然会想:这么多文件,他怎么可能一页一页细看。 

其实这个问题,外媒、学界、咨询机构以前真的研究过。有调查发现,不同类别的案子,审理时间的中位数差别很大。有些案子的确很快,几十分钟到一两个小时都有。 

但 I-485 那种,需要处理身份、背景、补件、面试的,时间是按小时甚至按几十小时来算的。EB1A 属于高专业度的案子,不可能每个都只扫两眼就扔到“批准”或“拒绝”的篮子里。 

我常跟客户说一句话,你如果收过 RFE,你就知道移民官到底看得有多细。很多 RFE 是逐项引用材料,甚至某一段推荐信里的用词,他都会挑出来问是不是能进一步解释。 

你不可能从一堆材料里随便抽某个句子,他却能精准定位到,这说明他不是在“翻封面”。他是在按自己的逻辑抽样、筛查、验证。 

那移民官具体怎么阅读?他们不会从第一页老老实实看到最后一页,他们会按工作习惯来。 

比如他们会先看你的 cover letter 和 summary,看今天要评估的案子是哪种类别,你主张的标准是什么。 

接着会扫证据目录,看看关键证据摆在哪个位置。再往下,就是抽核心段落,看有没有明显漏洞。 

等他们确认方向之后,才会去看推荐信的关键句、论文引用的量化指标、奖项和任职的真实性。 

他们的阅读不是“从头看到尾”,而是“跳点式核查”,但这个跳点核查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 

比如他们知道一个科研案子,核心指标在哪几个位置;一个艺术类案子,亮点应该如何出现,一个商业案子,重点要看影响力和外部认可。他们看得快是因为他们知道看哪里,不是因为他们不看。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的案子审得特别顺,有的案子却被抓住一两个点反复问。并不是移民官看得少,而是有些材料很容易读,有些材料会让人一眼看不出结构。 

你给他看的是五百页证据,但他能不能快速理解、能不能在有限时间里抓住重点,这完全取决于你怎么设计你的案子。 

不少草稿版本的 EB1A 材料,第一页就开始讲经历,第二页讲背景,到了第三页才第一次提到亮点。 

也有一些案子把关键证据埋在后半段,前面全是陈述,结果移民官从前十页看不到任何“证明力”。在他们的工作压力下,这种材料自然不讨喜。 

而那些被快速批准的案子,往往不是因为移民官特别有耐心,而是申请人做了三件事:方向明确、结构清楚、证据前置。 

哪怕材料多,移民官也能一下子看懂“这个人属于哪种类型的强”。你给他这个“抓手”,他会更快理解你,也更愿意往下看。 

所以“移民官就看几分钟”这种说法,并不是完全错,它其实反映的是另一件事,在真正的阅读过程中,你有几分钟机会让他抓住重点,也有几分钟机会让他迷失方向。 

我觉得最稳的方式,就是把复杂的内容拆开,把关键内容前置,把故事讲清楚,让证据有逻辑地支撑结论。 

让移民官在前三分钟建立好印象,再用后面的材料让他觉得“这个案子是完整且扎实的”。这才是对有限时间的最好利用方式。 

你要真没底也没关系,你可以把你的大纲、亮点和关键证据列给我,我帮你看看方向准不准。 

至少让你的材料,对移民官来说,是“能读进去”的那一类。这样,你就不用去赌“那几分钟到底发生了什么”。

更多美国移民项目信息,欢迎拨打麦克斯出国7*24小时客户服务热线:400-698-3225,或者添加小助手微信:maxchuguo 进行咨询,我们有专业的移民顾问和律师团队,专业度高,实践经验丰富,可以根据您的具体情况为您量身定做专业的移民计划,快来咨询吧!

麦克斯出国礼包


标签: 美国EB1A移民 美国移民
首页 移民项目

成功案例 免费评估
×
微信扫码免费评估

微信扫码免费评估

智能大数据移民评测,
为您筛选全球移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