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热点

咨询电话:400-698-3225

RFE全项补件后依然获批:成功背后的关键策略

2025-08-29 阅读(19)

最近我们收到一位EB1A客户传来的好消息,他的案子最终顺利批准了。 

但这一路走来并不轻松——他经历了一次RFE(Request for Evidence,补件通知),补的内容不但多,而且还非常“刁钻”。 

好在我们配合得当,客户也非常信任我们的策略,最终把这个案子救了回来。 

这位客户其实不属于“闪闪发光”的典型背景:不是高校教授,也没拿过什么国际大奖,更不是行业协会的主席。 

他的路径是国内多段大厂背景,有几项核心专利,也写过几篇技术文章。说实话,这样的背景,在EB1A申请里属于“中等偏上”——你得把握好举证节奏和逻辑链条,稍有疏忽就容易吃亏。 

收到RFE后,我们做了三件事: 

第一,先拆解移民官的逻辑,看他到底在质疑什么; 

第二,逐条列出可反驳的方向,准备具体材料; 

第三,全面补强每一条主张,避免被对方抓住“材料不够实证化”的漏洞。

举几个例子。 

专利影响力: 

移民官承认了客户有几项公司商用专利,但质疑“缺乏公司外的影响力”。这在很多非学术申请人中是高频问题。

我们怎么应对? 我们把这些专利提交到了Google Patents,再把被引用次数抓了出来,重点是:其中一项专利被华为、IBM、高通等多家国际大厂的专利引用。 

这个“被引用”本身就是技术传播价值的体现,而且不是国内的小公司,是全球巨头引用了你的思路。 

我们还请了2位没有直接合作关系的同行专家,写了推荐信,解释该专利在行业中的应用价值,并注明这些引用记录是公开可查的。这就避免了“自吹自擂”的嫌疑,把影响力落到实处。 

重要角色: 

移民官说材料里没看出他在团队中承担了什么关键责任,还特地提了一句“你们公司不是杰出组织”。 

我们这次没有用公司本身的“名气”来讲,而是从项目角度切入。 

我们整理出客户在两个大型项目中的职责范围,列出他参与的模块、技术分工,还附上项目管理系统中的任务记录截图,里面清楚显示:他承担了系统架构设计和关键路径的核心模块,并且负责上线后的问题追踪。 

这些内容,再配合我们准备的一封项目负责人的推荐信,明确指出:“该员工负责的模块如果没有如期上线,整个项目的交付将延迟。”——这就是实打实的“不可替代”。 

高薪: 

移民官从salary.com调了数据,说客户的薪水在美国标准下“并不突出”。 我们直接用USCIS曾经认可的AAO案例反驳,说明不能机械地比对收入数字,而要结合申请人所在国家和行业的收入水平来看。 

我们提供了中国互联网行业中高级工程师的平均薪资报告,并指出该客户属于薪资前10%的区间。 

同时我们还强调了一个细节:客户的薪酬中包含股权激励和年度分红,这些都不在salary.com的比对口径内。 我们附上了公司发放的年度奖金证明和股权合同,作为薪酬结构补充。 

媒体报道:

移民官不认可他提供的技术采访,认为不是“主流媒体”,内容也未体现“杰出”。 

我们这次的做法很实在。先不跟他争“你说主流我就得CNN级别”,而是解释这些行业媒体虽然不是大众新闻,但在业内认可度高、流量可观,还提供了这些平台的访问量截图。 

然后,我们再补充了几篇内容质量更高的采访文章,并在正文中加了明确说明:受访人为该技术项目核心研发者。 我们不是去否定移民官的判断,而是拉回“业内认可”这个逻辑。

你说主流,我就证明行业主流;你说不突出,我就补内容更饱满的报道给你看。 

整个RFE回应稿,我们提交了近40页材料,远远超过原始petition本身的厚度。 

最终,这个案子顺利批准。 

怎么说呢?现在的EB1A,早已不是那种“准备一份材料通杀”的年代了。

不是说你能写、能排版、能美化就够了,更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站在移民官的角度,一遍一遍替他解答那个问题: “你凭什么,是这个行业里我应该优先批准的人?” 如果你也正在准备EB1A,或者已经遇到了RFE,不妨把这篇文章保存下来,对照一下你手上的材料,有没有讲得太虚?有没有举例不够实?有没有逻辑链不够完整? 

移民不是拼背景,是拼材料。 

每一个被RFE后救回来的案子,都是一次“专业+细节”的胜利。

更多美国移民项目信息,欢迎拨打麦克斯出国7*24小时客户服务热线:400-698-3225,或者添加小助手微信:maxchuguo 进行咨询,我们有专业的移民顾问和律师团队,专业度高,实践经验丰富,可以根据您的具体情况为您量身定做专业的移民计划,快来咨询吧!

麦克斯出国礼包


标签: 美国EB1A移民 美国移民
首页 移民项目

成功案例 免费评估
×
微信扫码免费评估

微信扫码免费评估

智能大数据移民评测,
为您筛选全球移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