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能否带来真正的改变?一文看清背后的逻辑
2025-10-11 阅读(21)
大家好,我们是麦克斯出国,用大白话说清移民这件事。
每次聊到移民,总有人冷不丁抛一句话出来:“你在国内都混不好,凭什么觉得在国外就能过得好?”
这话乍看起来没什么毛病,好像无论走到哪儿能力不够的人都一样。
但真要细想其实未必,一个人的命运靠自我奋斗确实是没错的,但环境和时代同样是关键点,忽视环境的作用,就像拿偏方治病,不对症。
李斯年轻时在楚国,只是个小吏,天天跟仓库打交道。他身边人常笑话他,说你也就是个看仓库的。
谁能想到后来李斯真的去了秦国,成了秦始皇身边的丞相,亲手见证了六国的灭亡。
这个故事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换了一个环境,命运就不一样。
楚国给不了李斯施展的空间,秦国却给了。 同样的逻辑放在今天,也并不过时。环境对人的影响,远远超出我们平常的直觉。
你努力奋斗很重要,但你所在的土壤、机会的分布、规则的运行方式,会直接决定你能走多远。 不同国家和不同社会的机会的分布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你在国内,可能在一个行业里卷到不行,不光看学历,还有关系、资源等等条件缺一不可,哪怕你很勤奋很努力了,也常常被卡在某个天花板下。
但是如果换一个国家呢?同样的技能和态度,就极有可能正好填补当地的缺口。
比如,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年轻人很挑剔,不愿意干苦活累活的工种,本地人宁可去做兼职或者躺平吃低保,也不愿进工厂或快餐店。
这就给了外国人一个空间,很多看似不起眼的岗位,在那里却成了合法身份的敲门砖。
这就是EB3非技术的由来,18-45岁,身体健康、无犯罪记录、没有重大传染病就符合资格,在国内等8年排期,再到美国的鸡肉加工厂或者赛百味连锁餐厅上一年班就可以全家人拿绿卡。
再说规则和土壤。在一个高度市场化、讲契约的社会里,你的付出和回报之间,往往是比较稳定的因果关系。
而在一些地方,规则不透明,机会往往和人脉、背景挂钩。不是说有关系就一定不好,而是普通人很难在这种博弈中胜出。
换一个社会,规则明确,你可能少了捷径,但也少了被暗箱操作的风险。
资源的可得性也是一个现实问题。教育资源就是最直观的例子。
很多父母在国内拼尽全力,也只能给孩子挤进一个普通学校,还要面对鸡娃的竞争。
可拿到绿卡后,在美国读公立学校几乎是免费的,大学学费也和本国学生一致,不再是高昂的国际生标准。
孩子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这难道不是环境带来的直接差异?
再讲一个很多人熟悉的例子,爱因斯坦在纳粹德国的时候,因为自己犹太人的身份受尽排挤,学术研究也处处受限。
如果他一辈子待在德国,哪怕再有才华也很可能永无出头之日,甚至还有生命危险。
但是他最后去了美国,进入了普林斯顿,并且找到了自由的研究氛围和尊重科学的土壤,才真正释放了潜力,成为人类历史上的顶级天才。
换句话说,环境不同,同一个人能走出的路完全不同。 有些人会说,你这是举例子,现实里大多数人不是爱因斯坦。
没错,普通人不会因为换个环境就成天才,但换个环境,哪怕只是从生存空间到发展机会的改善,对一个家庭来说也可能是巨大的转折。
比如在国内收入一般的父母,在美国靠体力劳动撑起一个家,孩子却能接受更宽松、更多元的教育方式,长远来看,他们的人生选择就完全不同。
这背后还有个容易被忽视的点,那就是身份红利。不同的国家对新移民有不同的政策。
有的国家希望补充劳动力,有的国家希望吸引资本,还有的国家希望引进人才。 无论哪一种,移民政策本身就是对新来者的一种制度性加持。
你在国内也许是夹缝中的普通人,到了国外,却因为身份政策而获得了新的机会。
这也是环境带来的额外变量。 “在国内混不好,出国也没戏”这句话的问题在于,它假设所有环境都是一样的。
但事实不是,不同社会有不同的分工,有不同的需求,也有不同的评价标准。
对普通人来说,找到一个和自己契合的环境,本身就是巨大的价值。
这篇文章写到这里,回头再看标题里的问题:“有些人在国内混不好,为什么觉得在国外就能过得好?”答案其实不复杂——因为环境不同。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里,能走出的路,往往大不相同。
谁都不能保证换了环境一定就能成功,但谁也不能否认,换环境本身就可能改变命运的走向。
好,以上就本期文章的全部内容了。
更多移民项目信息,欢迎拨打麦克斯出国7*24小时客户服务热线:400-698-3225,或者添加小助手微信:maxchuguo 进行咨询,我们有专业的移民顾问和律师团队,专业度高,实践经验丰富,可以根据您的具体情况为您量身定做专业的移民计划,快来咨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