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永居CRS:如何避免账户信息交换回中国?
2025-09-03 阅读(25)
最近又有不少朋友来问我一个问题,说他办了巴拿马身份卡,但在银行那边被要求提供“税务居民证明”。
搞得一头雾水。他说,“我不是已经是巴拿马永久居民了吗?怎么还要搞个税务身份?”
其实这两件事根本不是一回事。
你可以理解成,拿永居卡,是移民局承认你这个人可以长期待在这个国家。但能不能算这个国家的“税务居民”,要看税务局认不认你。
就像你去一个城市落户了,但不代表你一定在那儿交税,或者被认定是在那儿生活的主要居民。
而在CRS的大背景下,银行更看重的是你这个账户的税务归属。哪怕你有十张海外身份卡,但在税务上没有备案、没有记录,你的账户信息一样会被送回中国。
那怎么做,才能从“有张巴拿马永居卡的人”变成“税务意义上真正属于巴拿马的人”呢?
第一步,是切断和中国的税务居民关系。
这一步看起来简单,其实最容易被忽略。你如果还长时间待在中国、房子在这、家人在这、公司也在这,哪怕你人在境外,税务局照样认定你是中国居民。
基本的判断标准是:你在中国每年待的时间,不能超过183天。这个是国际通行的标准。
当然,有些人即便不到这个天数,但工作、家庭、收入都在中国,也可能被认定是“常住地”在中国。
所以,如果想彻底切断税务联系,建议在实际安排上也要做点减法。比如:
暂时不在中国长住,控制停留时间;
主营业务和收入尽量从境外转移;
家属子女生活、教育也可以考虑同步转移。
至于中国护照,不影响你判断为巴拿马税务居民。因为中国不承认双国籍,不等于它不允许你有别的国家身份。关键是你的“经济生活重心”在哪里。
第二步,是在巴拿马落地“扎根”。
首先是拿 cedula,也就是巴拿马本地身份证。你有永居卡之后,走正规程序申请身份证不难,这张卡是你在本地证明“居民身份”的最直接凭证。
接下来是居住记录。建议尽量每年都在巴拿马待上一段时间,183天是个比较保险的数字。
有些人可能没法真住够半年,那也可以通过机票、住宿记录、水电账单、消费发票等等方式,来证明你“在这儿生活过”,税务局也会参考这些数据。
第三步,是在税务系统里露个脸。
这一步很多人跳过了,结果就是身份拿了,税务居民证明却怎么也开不出来。
你要先去申请巴拿马的税号(叫RUC),然后哪怕你没有在本地赚一分钱,也要按时报税。
就像交个“出勤卡”一样,让税务局知道你这个人是有记录的,是“活的”。
很多人以为没收入就不用报税,这是个误区。在海外税务系统里,没收入也要申报。
只要报上了,你的名字才会出现在系统里,才有可能申请税务居民证明。这一步说白了就是“刷存在感”。
第四步,是去开出“税务居民证明”。
前面几步都走通之后,你就可以向巴拿马税务局(DGI)申请 Tax Residency Certificate。
这个文件有点像你在税务系统里的身份证明,一张纸就能说明“我这个人归属巴拿马”。
很多银行在你开户、或者老账户信息更新的时候,会给你一个CRS表格,要求你填写自己的“税务居民国”,并要求你提供相应证明。这张证明就是最关键的一环。
你只要提供这张证书,基本上银行就会把你登记为“巴拿马税务居民”。
第五步,是银行层面如何处理你的信息。
CRS说白了,就是全球自动交换税务信息的一个网络,银行每年要上报你账户的信息(余额、利息、分红等等)给你所申报的税务居民国家。
如果你没有说明,那银行往往默认你是中国税务居民,信息就回传到中国了。
但如果你已经合法申报自己是“巴拿马税务居民”,并附上了税务居民证明,那信息就只会报给巴拿马。
这样,你的资金信息就不会被中国税务机关收到,从而实现合法、合理的税务归属转移。
整套流程看下来,其实就一句话,要想把税务身份“迁移”出去,不能只停留在办一张身份卡上,而是要:
减少在中国的停留时间(每年不超过183天);
建立在巴拿马的生活痕迹(身份证+居住记录);
拿到税号,每年报税;
向税务局申请税务居民证明;
向银行申报你的税务居民身份,并用这张证明支撑。
这是一套系统工程,不是一件事完成了就万事大吉。
我经常提醒客户,别以为拿了一个海外身份卡、躺在抽屉里就能防住CRS,真正的筹划是建立在“主动参与系统”的基础上的。
你不动,系统默认你还属于中国;你主动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税务身份,系统才认你属于那个国家。
最后补一句,这篇文章不是教你逃税或者避税,这是一套合规筹划的基本流程,在当前全球信息透明化的大背景下,与其躲,不如主动布局。
该申报就申报,该走流程就走流程。只要你打算把未来的一部分人生安放在海外,这些事,迟早都要面对。不如趁早开始准备。
如果您对“移民巴拿马”感兴趣,可以扫添加【微信号:msym08】联系我,我会安排专业的移民顾问一对一给您评估适合的移民方案。